按照刘师长的意思,其实他想让姜芙负责托儿所。
但姜芙婉拒了:“实不相瞒,我是独生女,家里没有弟弟妹妹,对孩子的事儿一窍不通。”
想到她的家世,即便有弟妹,也轮不到她亲自去照顾,刘师长沉默了。
姜芙转而帮李嫂子争取:“她热心爽朗,年富力强,又是孙团长的爱人,在家属院里一呼百应,具有群众基础。”
经她提醒,刘师长也想起来:“孙团长好像有四个儿子?”
姜芙点点头:“李嫂子把孩子养得很好。”
这年头,生十个孩子,只活下来五六个是常态,夭折率特别高。
像李嫂子这种生四个活四个的,除了说明身体底子好,也说明养育得法。
于是,刘师长拍板,定下了由李嫂子担任托儿所所长一职。
不过姜芙也没忘了提醒他:“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咱们的同志至少要会认、会写常用字,不然连个记录都做不了。”
说起这个,刘师长忍不住露出郁闷的表情:“字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字!让他们学几个字,跟要了老命似的!”
他一挥手:“想在托儿所干的,就得给老子学!现在不会不要紧,学上一年,学上三年,还不会吗?”
一直学不会的就给老子滚蛋。
这句话,刘师长到底没好意思当着姜芙的面说出口。
除了所长之外,还要招收三名托儿所老师。
是的,姜芙从一开始就强调,在托儿所工作的就是孩子们的老师。
只有让孩子们先尊重老师,才能愿意听她们的话。
李嫂子也愁:“那我要是所长了,我招俺家三娣进去当老师,那不是成那啥了?”
她不会说以权谋私这个词,但差不多就是那个意思。
姜芙劝她别想那么多,直接考核一下不就得了?
她对陶三娣的工作能力可是很有信心!
姜芙亲自制定了考核标准。
首先,身体不好、个人卫生不好的不能要。
且不说每天的工作强度摆在那里,体内有病,万一传染孩子咋办?
其次,年纪超过三十五岁的不能要。
现在的人结婚早,四十不到做奶奶的比比皆是,家里人多事多,牵扯太多,没精力扑在工作上。
至于文化程度嘛,不做硬性要求。
真要读过书,姜芙就留着安排到小学那边。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姜芙干脆来了一个现场面试。
有喂奶,换尿布,教孩子吃饭等等。
还有场景模拟,孩子不睡觉,你咋办?几个孩子打架了,你咋办?孩子想娘,哭闹要回家,你咋办?
很多人没准备,被问得面红耳赤,张口结舌。
更有甚者,一张嘴就是浓浓的乡音:“啥咋办,不睡就不睡呗,困了就睡了。他哭就叫他哭,哭累了就不哭了,哪个娃娃不哭呦。打架?谁敢打架,一人给一巴掌就好咯!”
得,全都不合格!
倒是陶三娣确实不负姜芙的期望,表现得可圈可点。
毕竟是自家孩子,李嫂子虽然担心别人说闲话,但私下里也没少叮嘱陶三娣,比如说收拾干净一点,见人三分笑,早一点去别迟到什么的。
至于考题,她是完全没有泄露的。
陶三娣从四五岁就开始带家里的弟妹,来了安东这边,又成天跟孙爱国等几个皮小子斗智斗勇,可以说带娃经验丰富。
而且,她也不知道从哪里听到,说女干部都不梳大辫子,拿剪子给自己修了个齐耳短发!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