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斋书院>都市小说>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难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难题(2 / 2)

如果这样的话,的确如朱敏澄所说,他的宋王府长史无需通过吏部任命,完全可以自行任命。所以功名不功名的,对朱敏澄并不重要,只要他看上了对方,对方也同意的话,这件事就成了。

“殿下,我还需守孝三年呢。”说实话,孙镐有些动心了,他对朱敏澄的印象很是不错,而且两人说起来还是师兄弟,有着孙承宗的关系在,他们并不算是外人。

如果能当宋王府的长史并同朱敏澄一起去海外,这可比在国内就藩要强上百倍。

朱敏澄说的明白,到了海外这封地有多大,人口有多少,这完全要靠自己的能力。只要能力强,哪怕把整个新大陆全部占下来也是没问题的。孙镐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哪怕再稳重毕竟也心有热血,憧憬过和先父孙承宗一样建功立业的场面。可惜他并没太强的读书能力,包括几个哥哥也是,直到现在连功名都没,更不用说进入仕途为官了。

但现在却有了一个机会,一旦他点头答应就能跟随朱敏澄去海外创业,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诱惑。不过孙镐动心之余又想到了一件事,无奈摇了摇头。

“这……。”朱敏澄一愣,他差一点忘了孙承宗刚刚去世,孙镐还要守孝三年这件事。这三年中孙镐是无法出仕的,更不能离开高阳,既然如此他怎么有可能答应自己的要求来当这个长史呢。

想了想,朱敏澄无奈叹了口气,不过依旧不死心对孙镐道:“师兄,这不急一时,只要师兄愿意,等三年后师兄再来帮孤也不迟。请师兄放心,孤为师兄留着左长史之位,只要师兄肯来,这个职位就是师兄的了!”

“这还是日后再说吧,在下谢过殿下好意,如三年后殿下还需要我的话,我自会来找殿下。”

“好!就这么说定了。”朱敏澄笑逐颜开道。

孙镐点点头,神色也放松了许多,虽然他没有完全答应这件事,可至少给了对方一个承诺,这样一来两人的关系就更近了不少。

接着孙镐好奇询问起朱敏澄对海外就藩的准备来,因为是去新大陆就藩,准备的工作必须更为全面,尤其是千里迢迢,到了那边不仅要建国,更要确保自身的安全,无论是民政还是军队都格外重要,不能忽略。

朱敏澄告诉孙镐,他早在半年多前就在准备此事了,而且他的父皇包括太子都给了他不少便利。这些日子里,他一直都在完善此事,着手开始招揽一些人,并找寻志同道合愿意跟随自己去海外的勋贵子弟。

目前朱敏澄的确弄了些人手,这几人中有的是他军校的同学,可虽然有了这些,但依旧远远不够,他缺人缺的厉害,打算再找更合适的人,甚至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拉入自己麾下。毕竟无论是朱敏澄还是他的同学都太过年轻了,又没亲历过战阵,到了海外经验不足,所以必须要有足够能力和经验的人来辅助。

但这件事做起来却不容易,之所以能从军校同学中拉拢了几个,那是因为他们朝昔相处结下的友谊,而且他所拉拢的人基本都是勋贵的次子和旁系,他们本就没有继承爵位的可能,而且年轻人又有一番建功立业的想法,被朱敏澄一忽悠就成了。

可要拉拢其他人就没那么容易了,别看朱敏澄是宋王,但他在大明的身份地位是很尴尬的,虽同为嫡子却是老二,他大哥朱敏澜才是太子。以大明的皇位继承怎么都轮不到他的头上,所有人眼里他这个宋王终究是要就藩的,等到了封地当了藩王后,无非就是和之前那些亲王一样呆在封地吃喝享受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哪里会有人愿意投靠宋王的?哪怕朱敏澄是外封海外,更不可能有人愿意主动跟随他了,尤其是正统的读书人。

好端端的仕途不走,跟着一个没前途,甚至还要冒巨大风险离开大明前往海外,谁能愿意?因为这些缘故,朱敏澄准备了这么久却没多少可真正一用的人才,这也是他看上了孙镐后起了拉拢他为自己长史想法的由来。

“同你说实话吧,我其实还看上了大曹将军和小曹将军,这两位都是我大明的悍将,可惜他们的军职实在太高,这一次平定辽东又立下了功勋,陛下又升了他们的军衔和爵位,如此一来根本不可能为孤所用,这实在是遗憾之极。”

朱敏澄这话一出,孙镐也是哭笑不得。

朱敏澄的眼界也太高了些,他口中的大曹将军和小曹将军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文诏和曹变蛟,这两位之前已是骠骑将军(中将)之衔,更身有相当于总兵的军职。而随着辽东的战事结束,朝廷对参与辽东的诸将论功行赏,两位曹将军都从骠骑将军升为金吾将军,此外曹变蛟因为沈阳之战入城首功得了三等侯爵的爵位,曹文诏升一等伯爵,是大明的勋贵,以他们的身份地位怎么可能跟着朱敏澄去海外?这不是开玩笑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