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斋书院>都市小说>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1147章 三步走的鸭翼(4k,今天还有6k)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7章 三步走的鸭翼(4k,今天还有6k)(2 / 2)

高振东越说越开心:“经过初步估算,这个数字是……”

“咳!咳咳!”防工委领导在旁边咳得肺管子都快破了。

高振东闻弦歌而知雅意:“这个数字暂时就不说了,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只考虑配平极曲线的情况下,无尾布局由于零升阻力低和结构重量轻的原因,其在一般、希望、最高三种作战性能要求下,在当前技术环境下其实都比平尾和鸭翼布局的起飞总重要低,在起飞总重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就是幻影3的参数不错的原因,如果只考虑某些方面的话,它的无尾三角翼布局的起飞总重是最低的。”

别的同志可能有些云里雾里,但是至少西南所的同志听得是如痴如醉,无尾三角翼的设计经验他们是从高卢人那里学到不少,但是这些多方案的比较的知识,连高卢人自己都不大明白,特别是鸭翼的部分。

至于高总工是怎么知道的,这不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嘛,刚刚算的。

整整算了一个晚上加半个上午,高振东同志还是很辛苦的。

空军听得是云里雾里,虽然高振东说的都已经是最浅的结论部分,但是他们还是没有非常明白,所需的专业背景知识实在是有点多,但是他们只管一件事情。

“那振东同志,你觉得静不稳定度要多少合适?或者说,按照我们的想法,要用哪种方案?”

高振东笑道:“按照我的估计,你们对新战斗机的要求,是既想要高速性能,又想要高机动性,对吧?”

空军的同志点头如啄米:“对对对,就是这个想法!振东同志你是了解我们的作战需求的。”

其实一开始他们最看重的还是高空高速性能,这毕竟是60年代的主流空战性能诉求,不论是花旗佬还是老毛子,这时候的空优战斗机都在向这个方向拼命靠拢。

但是一听,听振东同志的意思,好像是还能兼顾?那不得赶紧顺着杆子往上爬?

高振东听着他们的话,笑得厉害,既要又要还要嘛,那特么有什么猜不到的。

“那就尽量放宽静稳定度,选鸭式吧……”

在动力不足、没有矢量发动机加持的情况下,鸭式布局是当前我们技术条件下,最容易实现空军既要又要还要的基础构型。

“啊,那就是4号方案了……”空军和西南所的同志大为高兴,至于难度,那是后面的事情。

“不过……”高振东刚才的话还留了个尾巴。

“不过什么?”西南所的同志马上抓起了笔,这种语境下的“不过”、“但是”,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不过你们这个鸭翼还差点意思,要整我们就整大点,固定鸭翼没意思,我们用全动鸭翼,而且鸭翼的耦合距离要仔细考虑!”高振东一开口就来了把大的,小打小闹有什么意思?要整就整个大嘞!

“全动鸭翼?耦合距离?”这些对于对鸭翼布局还仅仅处在刚刚听说并纳入方案,具体的研究连入门都算不上的同志们来说,无疑是天书一般。

防工委领导捂住了额头,得,这小子时不时要整点儿大活的习惯又来了,一看西南所的表情就知道,这东西绝对是新的,全新的,毫无争议的新!

至于技术难度、风险这些东西,高振东在迈大步的时候,什么时候把这些东西放在眼里过?

其他同志一脸茫然,空军那边倒是满脸的兴奋,就知道高振东同志藏着好东西呢!越新越好啊。

“对!让鸭翼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气动构型的改变,乃至飞机的操纵里面去,这样能在各种状态下主动的、最合适的改变飞机的气动状态,提升各项飞行品质,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飞机的机动性、敏捷性。”

无尾三角翼的机动性不能算差,毕竟机动性也包括了加速、爬升这些,但是敏捷性可就相对一般。

而全动鸭翼让鸭翼动起来可不只是提升敏捷,也能在合适的状态下起到增升等效果。

高振东的话让西南所的同志是又惊喜又不安。

惊喜的是居然还能在现有方案上更上一层楼,不安的是在他们看来,鸭翼已经很难了,全动鸭翼?头皮发麻!

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敢直接往上冲:“高总工,全动鸭翼是不是有些太困难了?我们对鸭翼都没有基础研究,全动是不是……”

高振东大大咧咧摆摆手:“不怕,我们可以分三步走,慢慢完善飞控,第一步,让鸭翼不动,只是在静态条件下参与到气动里面去,这一步里,这就是个固定鸭翼。”

诶,这个建议不错,把鸭翼当固定的使!

“第二步,我们为鸭翼研究几种特定的、需求最大的状态下的多套预置位方案,这算是是半可动的……”

嗯,研究用途最多的一些预制方案,充分在急需或者用途最广的状态下,把可动鸭翼的优势发挥出来。

“第三步,把鸭翼彻底的动起来,充分、全面、全时的参与到飞机的飞行和机动中去。”

这就是终极目标了。

防工委领导放下了心,果然,高振东同志有时候虽然激进,但绝不是冲动,他是有全套循序渐进的计划的,而且绝对兜得住底。

空军频频点头,就知道振东同志靠谱。

其他同志也放下了心,这个计划不错,性能、风险、潜力各方都照顾到了。

西南所的同志很高兴,这样搞,他们一点儿不怵!

而高振东接下来的话,给大家吃下了最后一颗定心丸:“这两天我把鸭翼仔细研究了一下,算了算,也算是有些心得,到时候我们交流交流。”

亲自兜底,振东同志在迈大步时的习惯性操作。

同志们都放下了心,了解高振东的人知道,他敢这么说,这事儿就不会太差,至少当个固定鸭翼使是没什么问题的。

唯一让人听起来觉得有些牙根痒痒的,就是那句“这两天”了,两天个屁,满打满算一个晚上加半个上午,他居然就能研究出来这么多、这么深?

没法比,真的没法比,西南所的同志都在心里暗暗摇头。诶?这是我们自己的专家?那没事儿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