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之前韵颜身体没听说有什么问题呀。
忽地,谢钟情脑子灵光一现!
她猛地想起,曾经,在侄儿的满月宴之时,李韵颜与卢楚儿一同掉入冰湖!
那次卢楚儿没了孩子,难道李韵颜也受害,坏了身子不能怀?
也不对了,若只是单纯掉冰湖受寒,以陇西李氏的能力,不可能找不到医师治疗,肯定还有什么旁的原因!
谢钟情不敢想象,李韵颜嫁入东宫不能生,她该有多大的压力。
并且,李韵颜对太子那么痴心,眼睁睁看着自己深爱的丈夫与别的女子生子,她又该多痛苦。
但她也爱莫能助,因为这都是李韵颜自己的选择,如今只盼她能想开,别整日郁郁成疾,垮了身子。
这时,建康这边的消息,经过几日,终于传到了边关。
幽州。
初夏的北方,风格外锋利,卷着沙砾刮在脸上,像钝刀割肉。
庾危意站在了望台上,玄铁甲胄覆着一层薄薄的黄沙,他眯着眼望向远处起伏的沙丘,手中长枪在夕阳下投出修长的阴影。
忽然,天际出现一个黑点,扑棱着翅膀朝军营飞来。
"将军,京城来信。"亲兵捧着信鸽快步上前。
庾危意回头,接过信件,当他展开那张薄如蝉翼的纸条时,指节不自觉地发颤。
纸条上的字迹潦草急促,却如利箭穿透胸膛:"谢氏女钟情赐婚英王,圣旨已下,三月后大婚。"
沙砾击打在铠甲上的声音忽然变得很远,庾危意只觉有人用重锤砸了他的胸口,呼吸为之一窒。
他死死攥着纸条,直到它在他掌心碎成齑粉。
"将军?"亲兵担忧地唤道。
庾危意抬手示意他退下,声音哑得不像自己的:"去拿酒来。"
他转身走向自己的营帐,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
脑海中不由浮现女郎袅娜的身姿,她银铃的笑声在耳畔回荡,可是啊,她也再次成了旁人的妻了......
他犯下一次错误,任他如何悔改挽救,她都不再等他了......
他明明全都知道,全都明白的,可为何偏偏放不下呢?
帐帘落下的瞬间,庾危意一拳砸在立柱上。
木屑刺入手背,鲜血顺着手腕流进护臂,他却感觉不到疼,耳边嗡嗡作响,仿佛有千万只蜜蜂在颅腔内振翅。
"英王......晋擎骁......"他从牙缝里挤出这个名字,眼前浮现出那冷峻狂傲的身影。
酒坛被亲兵送进来时,庾危意已卸了甲胄,他抓起酒坛仰头就灌,琥珀色的液体顺着下巴流淌,浸湿了白色中衣。
亲兵欲言又止,最终默默退了出去。
半坛酒下肚,庾危意忽然大笑起来,笑声却比哭还难听,“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他摇摇晃晃走到兵器架前,抽出佩剑,剑光如水,映出他通红的双眼。
"为什么是他?为什么不是我!"剑锋劈开案几,木屑四溅,“为何不原谅我?!我明明没犯错到底,我明明一直在忏悔!我已经知错了,你为何就是不肯看看我......”
帐外狂风骤起,吹得帆布猎猎作响。
庾危意挥剑斩断一根营帐支柱,半边帐篷塌了下来,黄沙趁机涌入,扑了他满头满脸,他跪在沙地上,终于发出野兽般的呜咽。
他写了那么多信去建康,从来没回过一封,不必想,阿鸾定是一封都没看。
他好不容易等到她丧期结束,本以为迎来曙光,却转头被人捷足先登!
暮色四合时,月光照在他悲痛的脸上。
他兀自瘫坐在地上痛苦良久,忽地,又小心从贴身的暗袋里摸出一个小小的平安符。
红色绸布已经褪色,上面的金线绣着"凯旋"二字,是曾经,他们感情要好时,谢钟情在他出征前,为他求的。
"阿鸾......"他将平安符贴在唇边,酒气混合着泪水浸湿了绸布,"你说过会等我......你说过爱我的......"
记忆中的少女一身浅紫色襦裙,站在樱花树下,白花瓣落在她肩头,她对着自己扬起明媚的笑脸。
是他没把握住,弄丢了她,如何,她只会对旁人笑了......
如今,多年过去,庾危意依旧不甘,可他也不似少年时那么冲动了,少年时的他,不管不顾,追问到底。
今时的他,只会照顾没人的地方默默舔舐伤口,随后又坚强起来,日子还是要过。
不知想到什么,庾危意眼眸闪过一丝幽光,凌厉的冷意一闪而过。
......
建康。
春风拂过谢府庭院,牡丹摇曳,蔷薇朵朵,奢靡花如雪飞落,谢钟情躲在回廊转角,手指紧紧攥着裙角,耳边是婢女芙儿压低的嗓音。
"女郎,英王府的聘礼队伍已到前门了,听说光是抬箱子的仆从就有上百人,街坊邻居都挤在巷口看热闹呢!"芙儿欢喜道。
今日,晋擎骁去打来了两只大雁,亲自送来谢府,与谢司徒商议婚事。
见英王重视自家女郎,芙儿可高兴了。
谢钟情抿了抿唇,强压下心头那阵莫名的悸动,"父亲怎么说?"
"郎主自然是欢喜的,命人开了中门迎客。"芙儿眨眨眼,"女郎不去屏风后瞧瞧?"
谢钟情耳尖微热,心神一动,脚步却不自觉地向正厅方向挪去。
芙儿见状,赶紧跟上。
正厅内,谢司徒端坐主位,面容肃穆。他身侧坐着苏氏,一袭素色衣裙,神色清冷。
下首两侧分别坐着谢家两位郎君,沉稳持重的谢大郎谢环与高冷内敛的谢二郎谢瑗。
"谢司徒,谢夫人。"晋擎骁一袭玄色锦袍,腰间玉带流光,拱手行礼时姿态恭敬却不失皇家气度,"晚辈今日冒昧登门,实为求娶令嫒。"
他自称的是晚辈,可见这素来高高在上的英王殿下,有多重视这亲事。
而谢氏众人也没起身行礼,显然也是以外家的身份考察子婿。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