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斋书院>都市小说>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一百零九章 得水利兮给足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九章 得水利兮给足富(1 / 2)

军事上的仗打完了,政治上的仗却依旧在进行,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才刚刚开始。

首先的头等大事就是即将开始的春耕。

虽然理论上还有些许时日的空档,看起来并不十分迫在眉睫。

但是别忘了,春耕可不是随便找一块地,撒把种子就行。

春耕需要大量的青壮进行耕作,还得有水利设施的配合,最好再有耕牛与农具。

最重要的是要将人分配到土地上。

也就是授田。

这件事看起来容易,但具体做起来,那可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了。

这次大战新纳入统治的领土有很多,在急速扩张之下,原本官吏的储备都是紧紧巴巴的,即便从军中火线提拔了一些文书充当知县、主簿,却还是将授田之事做的乱七八糟。

官员与地方宗族大户沆瀣一气,吞并田产之事屡见不鲜,魏郊这些时日已经杀了许多人,却依旧没有办法刹住这股歪风邪气。

这倒也罢了,可关键在于被授田的人除了普通贫民百姓,其中大头就是有功将士。

可这些有功将士大部分都是山东东路出身,在家乡有父母妻儿,乃至于宗族,种着之前被授予的农田,家中耕牛马骡俱全,小日子过得十分舒服。

对于这些人来说,济南府、徐州再繁荣也不是立身之所,就算用相同的田产来换,远离故乡也是个亏本的买卖。

对此,刘淮也只能以最快的速度,在新纳州县中设立卫所,并且让军中参谋文书宣读政策,尽量快的在山东西路几州建立稳固统治。

这其中的抓手就在于对天平军的改编。

这也就涉及到了第二个麻烦事。

天平军的卫所化改革。

耿京之前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也就是将东平府的土地分给士卒。

然而干的却是无比粗糙,往往就是划了一块地,你们这几百人内部自己分,也没有登记造册,甚至没有监督人员。

这也就导致了有些军官开始肆意扩张,将一村一镇之人变成自家佃户。也有些倒霉的军兵反而被本地豪强压制,地刚刚种了些时日,就被地方大户联合官府收了回去。

尤其当耿京倚重地方豪强,许多天平军军官与地方豪强合流之后,后一种情况屡见不鲜。

但无论哪种情况,最受苦的还是最底层的普通士卒,他们无非是要为军官作佃户,又或者是豪强作佃户。

去年秋后之时,自东平府左近来到山东东路的难民潮就是因此而起的。

比如那名唤作金大爆的小军官,他都没有办法在秋收时保住土地,也就可以想象普通士卒与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了。

刘淮自然是要拨乱反正的,可关键就是,有些天平军军官在此战中也立下了大功劳的。

就比如耿京的族弟耿兴,还有耿京的亲信张安国,他们二人属于宋金之间最常见的那种武人,贪鄙异常,却又十分悍勇。

虽然他们都已经向刘淮效忠,但该怎么处置也很麻烦,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让整个天平军离心离德。

当然,麻烦事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就是博出位的机会了。

军中文书党怀英自告奋勇,去天平军中主持授田之事,想要借此一飞冲天。

至于党怀英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一边抓典型,一边将主要的天平军将领安置回济南府,轻易平息了天平军高阶将领的怨言。

耿京一开始就是在济南府起义的,辛弃疾、李铁枪这些人都是济南府出身,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哪怕只有东平府的五成授田,他们也是愿意的。

对于如同贾瑞等河北中原出身之人来说,党怀英的处理方式,也就有了另一种意味。

待到汉军打回中原河北,岂不是也能衣锦还乡了?

安抚住了天平军的高阶军官,让利给底层士卒百姓之后,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在辛弃疾的带头之下,山东西路数州之地展开了度田与授田,原本还想要讨价还价的豪强有东平府、徐州、宿州三地的例子在前,也只能任由汉军摆布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