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川想到这个可能,立刻站起身,让顺子举着火去了主殿。
里长几人看到也要跟去,老郑头说:“你们别动,让干啥干啥,没让干啥就啥也不干,帮不上他啥,不添乱便是帮忙了,你们等着,若是需要你们,他自然不会客气,若是不需要,你们去了,反倒是麻烦。”
里长一听,看了看四人,这四人倒是没有多事的,都听话的坐下了,里长点着头也坐下了。
那边贾川跟顺子围着佛像台基转了一圈,贾川也是有机会仔细的端详了一下佛像,他之前觉着佛像是因为有破损才显得破败,可眼下举着火把细瞧,没破损的地方也不咋样。
正殿内除了这尊佛,便是四面墙了,贾川又在四周墙壁上敲敲打打,终于在一处与地面相连的墙角发现了端倪。
墙面原本的颜色应是白色的,但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灰尘和剐蹭,早就失了原有的颜色,有墙面剥落的地方,能看到里面的夯土层,夯土层中的麻刀和稻草都能清晰可见。
那里,最个迭加的指纹混迹,或许是老和尚触碰这个地方的时候,正好手脏,还有些湿。便将指纹清晰的印在墙面上。
顺子举着火把已经看到向旁边了,可指纹这东西对贾川来说尤为显眼,哪怕只是一眼,他喊住顺子,蹲了下来,他伸手将略显突出的地方按照指纹显示的位置按了一下,这块只有手掌大小的地方便陷了进去,旁边一块抽屉大小的灰色墙面慢吞吞的向外移动。
真的很像一个抽屉,墙体里三面都是木质的板子,上面的分割线就像墙上随处可见的裂缝,贾川皱眉看着,这个地方还是在贴近地面的地方,很容易躲过其他人的视线,当然,也没什么其他人会来。
‘抽屉’完全展露出来,里面是空的。
顺子举着火把惊讶道:“真有这么个地方!”
贾川又按了一下,‘抽屉’又慢悠悠的回去了,他站起身忍不住摇了摇头,这是没有鼓励百姓发展科技,不然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不是得换地方了
这种东西如果出现在汉王府里,贾川一点不会觉着奇怪,可这里是偏僻的破庙。
……
贾川重新回到火堆旁,里长又坐不住了,他坐过来问:“可是发现了啥今晚……会有人来吗”
贾川搓了搓脸,表情严肃的对着火堆发呆,像是没听到里长的话,顺子低声解释道:“他想事儿呢,听不见别人说啥。”
里长‘哦’了一声,问顺子:“里面有啥”
顺子耸了耸肩:“啥都没有。”
贾川不是没听到里长问什么,这个时候他刚坐下,思绪还没有集中,他不答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答。
但二人后面的话,他确实听不到了,他脑中再次出现那一晚的画面。
看着像是道士说动了老和尚,实则两个老和尚也只是仅仅将放在外面的金银交给了两名老道,俩老道看到了‘抽屉’里的金银,便将自己的包袱取来,全都装了进去,是不是装的时候就分好了金银还是说那‘抽屉’里只有银子,俩道士也确实只带了一个包袱……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还在主殿内,庙里来人了。
来人有身手,不用走庙门,老和尚听到动静赶紧出去了,俩道士急急将包袱系好,殿内四壁皆空,他们只能将包袱放在佛像侧面的台基上,他们应是知道来人是谁,那一刻他们俩见到为数不多的银子,或许想的是私吞。
在院中发生了什么为何来人会将他们四人都冻死四人身上并无抵抗伤,也就是来人并没有拳脚相加的逼问金银藏在何处,他们是没有见到那个包袱还是说看不上包袱里的那点银子,才没有动那个包袱又或者是两个包袱,他们只拿走了装金子的……
说不通!
贾川长出一口气,在地上捡起一根细细的树枝,用手擦了擦,叼在嘴上。
那个包袱应该是那些人成心留下的,之后数日里,他们频繁出入小庙,没理由将那个包袱落下,为何要留下
贾川先将这个想不通的地方放到一旁,他扭头看了看四周,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如果现在坐在他身边的是上一世的同事,很多线索理应在第一次上山的时候便都查明了,可他呢也不知道是天冷冻着脑子了,还是业务生疏了,有多处没有及时查证,地窖旁的痕迹是他当时没时间仔细勘察,那后院的院墙呢他都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这么大的疏漏。
四人应该是死后被扔出后院,而后被抛尸山下枯井的,那就是死在庙内的,庙内一定有这么一块儿地方有四人蹲靠躺,即便后来有村民进进出出,只要仔细些,应该能找到这么一块儿地方……
贾川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小案子,痕迹明显的他一个人能应对,这么大的案子,他要瞻前顾后的,脑子必定不够用,这么一想,贾川立刻原谅了自己。
他深吸一口气,脑子继续分析下去。
这座小庙在最初建的时候便不是本着认真负责虔诚的态度,佛像建的都不是很庄重,却装了一个机关抽屉……
这伙儿道士来就是为了银子,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道士,这些年传宗接代的就为了找到这些金银,可他们之间并不团结,这一点,贾川很肯定。
冻死的两个道士若是真心想留宿农户家,包袱里又有银子,虽说不能露富,但表示不白住还是可以的,再说,村民中大多都很淳朴,怎会一路走来一户愿意收留的都没有是村民刁难还是……道士引导着村民刁难
最初贾川不知道庙中藏有一个宝藏的时候,便曾推断村民被老道带了节奏。
牛鼻子对秃驴,这是村民觉得好玩的事,但道士要装出不知道山上有庙,村民忽见有道士上门也不会马上想到山上那两个老和尚,怕是需要两个老道提醒。
唉,贾川心想:走访摸排人手不够,交通又不方便,不然这件事挨家挨户的问问,总会问出点什么来佐证。
老道本可悄无声息的上山,甚至不让村民知道,可他们不仅要让村民知道,还要让村民跟着前去见证他们的入住。
首先,这两个老道肯定没想着要老和尚的命,其次,这般大张旗鼓的让村民注意到他们借宿寺庙,肯定不是为了宣传佛道关系融洽,若非为了宣传,吸引村民注意力更大的可能应该是自身的保护,也就是说这一趟两个老道知道危险很大,那些不团结的人们在分配任务的时候,挑选了他们两个上年纪的,像是弃子……所以,刚才想的那一幕应该是错的。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