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蟠龙柱上的晨光微微西斜,温侍郎出列时笏板轻叩掌心:“启禀陛下,纪将军确与臣提过北疆历练之事。兵部调令素来严谨,候选名单足有二十三人,纪将军不过其中。“
“二十三人?“梁御史突然冷笑,“上月兵部呈报北疆补缺的折子,分明只列了九人!“他袖中抖出卷宗,“臣已誊抄在此,请陛下御览。“
景仁帝接过内侍递来的黄绫折子,指尖划过“霍家军“三字时顿了顿。龙涎香在殿内缭绕,他忽然想起三日前密报——梁国舅门客频繁出入霍府。
“纪爱卿。“景仁帝合上折子,“你说仰慕霍将军,可知他治军最忌什么?“
纪胤礼伏地叩首,官帽上的璎珞扫过金砖:“霍将军常言兵贵神速,更贵齐心。去年腊月北狄夜袭,将军亲率八百轻骑。“
“够了。“景仁帝抬手止住,“宣威将军纪胤礼,即日赴崔大帅帐下听令。“
散朝钟声撞碎殿内死寂。纪胤礼起身时踉跄,绯色官袍后背洇出汗渍。沈钧钰在汉白玉阶前拦住他:“崔大帅与霍将军素有嫌隙,纪兄此去。“
“沈贤弟不懂。“纪胤礼扯开领口透气,“在京城我是梁国舅眼中钉,在北疆我便是插进霍家军的钉子。“他望着宫墙上盘旋的苍鹰,“崔帅需要这把刀。“
沈钧钰袖中《齐民要术》草稿硌着手腕。昨夜晏菡茱枕着他臂弯嘀咕“北疆缺的不是将军是粮草“,此刻想来竟比朝堂算计更通透。
养心殿内,景仁帝摩挲着霍将军的请辞奏折。朱批“准“字未干,梁御史的密折又呈上来——霍府昨夜运出二十箱金银,说是给阵亡将士的抚恤。
“陛下,纪胤礼已启程。“大太监轻声禀报,“走前去了趟梁国舅府。“
景仁帝将密折扔进炭盆,火舌舔舐“私调军粮“四字:“传旨崔世忠,北狄俘虏一个不留。“
暮色染红官道时,纪胤礼正在驿站擦拭佩剑。剑身映出他眼底血丝——两个时辰前,梁国舅那句“做不成霍家婿,就做崔家刀“还在耳畔回响。窗外忽然传来马嘶,二十辆蒙着油布的粮车驶过,押运兵卒的腰牌闪过霍字徽记。
“将军,要查验吗?“亲卫请示。“不必。“纪胤礼收剑入鞘,“崔帅等着呢。“
三百里外霍家军营,霍老将军将密信凑近烛火。信上“纪胤礼投崔“四字化作灰烬时,副将匆匆来报:“粮车被劫!“
“劫得好。“老将军抚着镇纸刀冷笑,“崔世忠想用军粮案扳倒霍家,老夫就送他个现成的罪名。“
北风卷着雪粒子拍打窗棂,沈钧钰在惊鸿院暖阁里呵手。晏菡茱将汤婆子塞进他掌心:“纪姐夫这步棋,走得险。“
“崔帅要军功,梁国舅要兵权,霍老将军要自保。“沈钧钰望着舆图上北疆要塞,“唯独纪胤礼,要的是死无全尸。“
晏菡茱突然抽走舆图,将桂花糕塞进他嘴里:“朝堂的雪落不到咱家园子。夫君不如想想,外放时带哪本农书?“
烛花“啪“地爆响,沈钧钰望着妻子发间晃动的金步摇。那日她簪着月季说“看山看水看人“的模样,忽然比北疆战报更牵动心肠。
十日后八百里加急入京——崔帅大军遭伏,纪胤礼率残部退守阴山。朝堂哗然时,霍老将军的请罪折子与崔帅弹劾纪胤礼的密信同时抵京。
景仁帝在折子间沉默良久,朱笔最终圈住“纪胤礼临阵脱逃“七字。批红那日,北疆传来最新战报:纪胤礼带三百死士火烧狄营,尸骨无存。
“倒是省了秋后问斩。“梁国舅在醉仙楼举杯,对面坐着新任宣威将军,“明日你去兵部。“
话音未落,雅间门被撞开。沈钧钰抱着个黑漆木匣:“国舅爷,纪将军遗物中有封给您的信。“
梁国舅抖开信纸瞬间,酒盏落地粉碎。泛黄信笺上寥寥数语:“霍家军粮草账簿,换我妻儿性命。“
当夜梁府走水,账册灰烬飘过惊鸿院墙头时,晏菡茱正在给沈钧钰收拾行囊。外放岭南的调令压在《齐民要术》手稿上,扉页添了行小楷:赠吾妻菡茱,山水万里,与卿共往。
暮色漫过惊鸿院檐角时,沈钧钰官袍未褪便跨进门槛。晏菡茱正伏案誊写农书,狼毫笔尖在“治蝗篇“上悬了半晌,墨汁滴落晕开个小圆点。
“今日朝堂。“沈钧钰解下玉带钩,“梁国舅搬石砸脚了。“
晏菡茱笔尖一颤:“纪胤礼真去了北疆?“
“宣威将军,五品武职。“沈钧钰将凉透的茶一饮而尽,“父亲说梁御史这出戏,倒替纪家姐夫省了打点的银子。“
青瓷盏底磕在酸枝木案上,惊得窗外麻雀扑棱棱飞走。晏菡茱盯着窗纸剪影冷笑:“梁国舅这招敲山震虎,倒震出只真老虎。“
沈钧钰执扇的手顿住。暮色里妻子眉眼如画,说出的每个字却似浸过冰水:“纪胤礼若在崔帅帐下安分便罢,若真以为能凭武举虚名。“
“娘子怎知崔帅与霍将军不合?“沈钧钰忽然打断。
晏菡茱指尖抚过《北疆风物志》扉页:“上月你在书房会客,我送茶时听霍府幕僚提过两句。“她将镇纸挪开半寸,“崔帅要的是听话的刀,纪胤礼这把刀,可磨得太过锋利了。“
烛火“噼啪“爆了个灯花。沈钧钰望着妻子发间晃动的白玉簪,忽想起三朝回门时,她在永昌伯府书阁仰头找书的模样。三丈高的书架投下阴影,她踮脚抽书的动作像极了扑火的蝶。
“这些年。“他喉结滚动,“那些兵法权谋的书,你究竟看了多少?“
晏菡茱蘸墨的手悬在半空。砚台里映着窗外弦月,恍如那年趴在私塾窗根下的夜晚。老秀才戒尺敲窗的声响,与此刻更鼓声重叠。
“永昌伯府藏书三百六十二卷,百家书坊租过七百五十三册。“她笔尖划过宣纸,“放羊时偷听《战国策》,放牛时默背《六韬》,后来。“
沈钧钰突然握住她执笔的手。墨迹在“蝗“字上拖出长痕,像极了北疆告急的狼烟。
“后来怎样?“
“后来发现书里的计策都是死的。“晏菡茱抽回手,“就像纪胤礼背熟《孙子兵法》,却看不出梁国舅要的不是弹劾,是杀鸡儆猴。“
夜风卷着桂花香涌进来,沈钧钰想起今晨纪胤礼离京时的场景。玄甲映着朝阳,马上青年意气风发,全然不知崔帅军帐中等着他的,是霍家军埋了十年的暗桩。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