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太庙乐章之五
《肃和》解析
原文
天子享孝,工歌溥将。
躬裸郁鬯,乃焚背芗。
臭以达阴,声以求阳。
奉时烝尝,永代不忘。
译文
天子以孝道享祭祖先,乐官奏乐广布敬诚。
亲自以郁鬯之酒行祼礼,焚烧香草散发芬芳。
香气通达地下阴界,乐声上求天上阳神。
遵四时举行冬春之祭,让子孙万代永志不忘。
注释
1.享孝:
?以孝道享祭祖先,《孝经》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即为此意。
2.工歌溥将:
?工:乐官;溥(pu)将:广泛传达。指乐官奏乐,将敬意传至天地神灵。
3.躬裸郁鬯(yug):
?躬:亲自;裸:以酒灌地的祼祭仪式;郁鬯:用郁金香草调和的香酒,《周礼》载“郁鬯以降神”。
4.焚背芗(xiāng):
?背芗:即“馥芗”,芳香的祭品(如烧柴、熏香)。“背”通“馥”,形容香气浓郁。
5.臭以达阴,声以求阳:
?臭(xiu):气味,代指祭品香气;古人以“阴”指地、“阳”指天,谓香气通地神,乐声感天神,契合《礼记·郊特牲》“阴阳和而万物得”的宇宙观。
6.烝尝:
?冬祭曰“烝”,秋祭曰“尝”,代指四时祭祀。《诗经·小雅》“烝尝禴祠,于公先王”即写宗庙四时之祭。
文化解读
此诗为唐代宗庙祭祀乐章,核心围绕“阴阳合祀”的礼制思想展开:
?孝治天下的政治伦理:
“天子享孝”将帝王个人孝道升华为国家政治,通过祭祀彰显“以孝治国”的理念,强化皇权合法性。
?人神沟通的仪式逻辑:
“裸鬯”“焚芗”以气味感通地神(阴),“工歌”以声音感召天神(阳),体现古人“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及“阴阳调和”的哲学思维。
?四时祭祀的制度传承: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