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斋书院>穿越小说>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 第374章 置死地而后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4章 置死地而后生(2 / 2)

姜远手中也提了一把马槊,此次敌军来势汹汹,若不拼死相搏,绝没有生还的可能。

这还是姜远第一次正面与大股骑兵正面厮杀。

而且他的人极少,就两百来人,面对两千以上的敌军,实是到了最凶险之时。

“师妹,你留下来保护老秦,带着民夫们以大车为防御,另留五十弓箭手与你!”姜远又转头对黎秋梧喝道。

“师兄!我要跟着你!”黎秋梧哪肯,当即也娇声回应。

“你乃将门之后,懂得兵阵之道,民夫们也是力量,交由你了!听令而行!”姜远不容置疑的吼道。

黎秋梧见得姜远那不怒而威的目光,心神一凛,再不敢言。

她自小受老道教导,兵家阵法也是娴熟的,也知姜远这么安排是最妥当的。

但她实是担心姜远,领兵杀入敌军中乃极险之事,万一有个闪失,她又该如何是好。

“是!”最终黎秋梧以军中之礼抱了拳领命,而后又看着姜远,眼眸柔光闪动:“师兄,你千万小心。”

姜远用力点点头:“我会的。”

黎秋梧再不多言,转身朝往后方民夫们处跑去。

“杜兄,你也留下!”姜远见得黎秋梧走了,又低声对杜青道:“若我有事,你带着我师妹跑!”

杜青剑眉一拧:“姜兄弟…”

姜远快速道:“听我说,这骑兵冲锋之事你没干过,你适合单打独斗,听我的!”

杜青眉毛一挑,刚想说,这事你也没干过啊。

姜远却是不再看他,又对三喜快速说道:“三喜,你带几包震天雷与我师妹一道,若是有敌军杀近,先用弓箭射杀,若敌军近得三十步内,用震天雷炸!”

“东家放心,小的定然保护好黎小姐!”三喜领命匆匆而去。

“兄弟们,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格桑将军已顶不住了,那些人是冲咱们来的,咱们只有置死地而后生,否则只有死!杀他娘的!”

姜远大吼一声,双手握着马槊,当先向前冲去。

此时那队敌军至少分出了一半的人马,正绕过格桑.仁次的人马,朝姜远的营地冲来。

姜远使的是锥子阵形,他冲在最前便为锥头尖刃,后方跟着的是鹤留湾的老兵,左右两侧展开的是先字营与禁军。

两百人组成的尖锥猛的扎进朝他们扑来的敌军阵营中,气势竟然比人数多出几倍的敌军还要凌厉。

大周的士卒想不拼命都不行,若不拿出数倍的凶劲来,不出一回合,他们就得全死。

“啊呀!”姜远双手紧紧的抱着马槊冲锋,一马槊就将一个敌军骑兵扎下马去。

马槊在马上就是比刀好使,因为它够长,敌人都近不了身就被捅死。

但相对来说,马槊的缺点也极大,因为长就沉,没有点体力根本耍不开,再者姜远也还没到像演义传记里的那些猛将一般,能一槊将敌人挑飞出去。

姜远机灵,紧趴在马背上,死死抱着马槊往前怼便是,随机捅人。

正面相抗,投机取巧不要死得太快,更别说姜远还是随机捅人,借着战马奔跑之势捅下两个人来之后,一个不小心,扎在敌军身上的马槊没能抽回来。

“我尼玛!”姜远不得不撒手,若不放手自己都要被带下马来。

鹤留湾的老兵见得姜远失了马槊,连忙纵马赶上,将姜远护在中间,此时的锥头就变成了文益收。

姜远暗恨自己这身板太差,连根马槊都掌不住,便一手拔了横刀,一手从怀里把火枪掏了出来。

“往那边穿插!”姜远远远看得格桑.仁次正与一个蒙面之人杀得难解难分,暗猜这定然是敌军将领。

擒贼先擒王才是正道,当下让文益收往格桑次仁处穿插。

大周的士卒仗了马槊之威,敌军虽数倍于他们,竟然一时间也拦不住。

马槊比弯刀长了一丈,捅谁谁死,怎么拦?

此时的格桑.仁次眼睛杀红了,已杀出了真火,手下的千人精锐死伤极重,眼见就要全军覆没。

此时姜远的队伍在敌军中硬生生的犁出一道裂痕来,直奔那敌军将领而去。

那敌军将领见状也是大惊,他没想到大周使节的士卒竟如此勇猛,自己这么多人都没能挡住。

他哪知道这些大周士卒在到得此处前都经历了一些什么,此时又皆是不要命的打法,人人皆抱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就赚了的想法,自然凶悍无比。

敌军将领冷笑一声,一刀格开格桑.仁次的弯刀,往后退去。

大周士卒勇猛又如何,这么点人翻不起浪花来。

“受死吧!”当先冲来的文益收举着马槊就朝那敌军将领扎去。

敌军将领策马躲闪而过,退入敌军阵营中,显然他也不敢与这队大周士卒交锋。

“姜使节,你带着你的人杀出去,本将军全力为你挡住!”格桑.仁次一边杀敌,一边吼道。

姜远虽然在敌军中犁出一条路来,但敌军实在太多,要杀出去何其的难。

姜远大声道:“格桑将军,要走一起走!要死一起死,我大周之人一向讲义气,岂能让你为我等而死!”

姜远这话实是说得不要脸,如果他能杀出去,早跑了,哪还会说这种表面光的话。

格桑.仁次却是感动不已,道:“本将军是为护姜使节而来,定然为你杀出一条生路!”

那退入敌军中的将领却是哈哈大笑:“格桑.仁次,你到是铁了心为大周人卖命了,今日谁也别想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