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几个妾室匆忙归家,消息传开后,几家人怒不可遏,将姜家人骂得狗血淋头。他们笃定姜家老太太不过是虚张声势、想讹钱罢了,便纷纷派人给老太太送礼物,好话连篇,夸赞妾室贤惠。老太太来者不拒,笑眯眯点头。来人以为事情妥当,回去后各家欢喜,嘲讽老太太贪财,打算超过三日再送闺女过去,全然不把老太太的话当回事。
殊不知,这背后各方势力早将甘味方子分配好。而此时,有人向一位娘子汇报:“这几个妾室背后分别是卫尚书家三爷、慧山公主大孙子、临安伯府二公子和方将军家二老爷。”娘子却淡定表示:“不足为惧,让老太太随便坑。”
柳杏儿与六子一番交谈后,匆忙前往姜二舅家找姥姥。此时姥姥收了妾室们的东西,察觉其目的不纯,正有些心慌。柳杏儿找到在甘味帮忙的姥姥,拉她上了马车前往绣庄。
车厢内,柳杏儿凑近姥姥耳边,低声道出惊人消息:那几个不速之客来路已查清,背后不过是京卫做生意之人,虽可能搬出京城贵人吓唬人,但不足为惧,京卫的虎哥已打点妥当。
老太太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她轻轻拍着柳杏儿的手,满是感慨与愧疚:“又麻烦陈虎了,你二舅这事儿总麻烦你。”柳杏儿却笑意盈盈,大赞二舅做生意有天分,还笑言多亏二舅自己才能坐享分红。
老太太将她搂入怀中,心疼这孩子自幼吃苦却总为他人着想,希望她以后多为自己考虑。谈及家中之事,老太太觉得泥腿子出身的自家,如今日子已足够,只求守住家业。可老二媳妇却在富贵未显时就失了本心,做出诸多糊涂事。
面子和实惠,该如何抉择?当面子成了伤钱的“奢侈品”,明智的人或许会果断舍弃。毕竟,实惠才是生活的关键。可这老二媳妇却陷入了死胡同,令人发愁。她满心怨气,矛头指向了闺女,指向了杏儿。不知是何缘由,让她钻进这解不开的心结里。
“娘子,到了!”随着六子一声喊,柳杏儿与老太太来到了绣庄。绣庄伙计一眼瞧见柳杏儿,眼睛瞬间放光,这可是店里的大主顾。热情迎接之际,还介绍新到的衣裙。老太太笑着要给孙女儿柳杏儿买鲜亮衣裳。
随后,两人被迎进小客厅。掌柜亲自带着丫鬟捧着新衣裙前来。柳杏儿却先让拿适合老太太穿的,从抹额到鞋袜,要成套的。掌柜不禁夸赞老太太好福气,有孝顺外孙女儿。这柳杏儿身为都头娘子,气质不凡,虽出身农家却让人难以看透,而她身旁那双手满是茧子的姥姥,一看就是乡下婆子。
在热闹的成衣店里,姜老太太一听柳杏儿要给自己买衣服,忙不迭摆手拒绝,直说自己年纪大了,买新衣服是糟蹋东西。可柳杏儿二话不说,直接要掌柜把合适的全包起来送到家里。这可把老太太急得跳脚,赶忙说自己选。
本想着选一套,等柳杏儿走后就来退,结果柳杏儿直接给她和姥爷春夏秋冬各选了好几套。更绝的是,柳杏儿走时竟特意叮嘱掌柜不许给退。得知这二十四套衣裳等花了一千二百多两银子,姜老太太如遭雷击,直呼不值当,可掌柜的还在一旁“补刀”。
柳杏儿得了柳娘子嘱咐,买衣裳时只报了个零头,挑的可都是用料刺绣俱佳的好货。她安排掌柜把老人衣服送姜二舅家,其余的送到自己家。马车上,老太太还在念叨自己不配穿那些好衣裳,泥腿子穿了是糟践东西。
柳杏儿却有理有据地劝老太太,称姜家生意越做越大,若老人还像从前般干活,大舅二舅会落得不孝顺名声,影响子孙念书。紧接着,柳杏儿突然让车夫改道去胭脂阁,这一举动让老太太倒吸凉气,不知她又要搞什么名堂,而柳杏儿接下来的做法更是让老太太惊掉下巴……
一声“六子!”如炸雷般响起。只见老太太猛地伸出手,一把紧紧抓住柳杏儿的胳膊,眼神中满是急切与哀求:“哪儿也别去了,咱们归家!”那声音带着颤抖,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老太太心里清楚,若是再不归家,自己恐怕真的要撑不下去了。每一分每一秒的煎熬,都如针芒在背,此刻归家的念头无比强烈。
柳杏儿抱着老太太胳膊撒娇要回家,老太太如释重负。柳杏儿心里难受,看着二舅母和二舅妾室使唤奴婢,老太太却在洗竹筒。她觉得老爷和老太太到享福的时候了,该习惯享受,别太累。
虽说不是不让干活,但不想他们太操劳。老太太却嘀咕,老了又不是没手脚,啥事都让别人干算咋回事。柳杏儿赶忙劝说,让别人干琐事,他们就能做更重要的,像巡查铺子、检查采买,还能帮着盯善堂。姥爷也能去看看京卫田地的事儿,毕竟二舅忙,自己又不懂。
姜家欲涉足生意场,开饭馆谋生计。聪慧的柳杏儿巧舌如簧,向老太太提出购置土地、置办农庄的绝妙主意,既能让饭馆有稳定货源,二舅还能摆脱商户身份。见老太太有所动摇,柳杏儿乘胜追击,提及家中缺管事儿之人,展望未来让老太太安享清闲。
到了陈家,柳杏儿更是将老太太精心打扮,金镯子、玉镯子套满双手,金梳、玉簪插满头,嵌玉抹额一绑,富贵气质尽显。看着镜中模样,老太太心中五味杂陈,最终被这份贴心与美好打动,满心熨帖……
姜老太爷回去后,望着一柜子衣裳,忍不住跺脚埋怨老太太没拦住。老太太无奈道出当时情形,还将柳杏儿劝她的话和盘托出。她指出柳杏儿的话在理,对比自家闺女和柳杏儿,老两口若不改变,出门定会遭人议论。
老头儿听后沉默了。随后,老太太把柳杏儿给她的人喊来见老爷子,柳杏儿给老爷子配了两个四十出头的长随,给老太太两个婆子,他们的儿女也各有安排。几人磕头后被老爷子打发下去。夜里,老两口躺在床上,老爷子感慨诸多,还提及柳杏儿买的香膏……
老太太无奈叹息,老二媳妇一心想给老二纳妾来摆当家主母的威风。老太太觉得老二媳妇跟着自家吃过苦还生了三个娃,本不该亏待。可如今她眼里只有富贵,不顾老二辛苦。
老太太决定,若老二媳妇执意如此,就成全她,让人伢子买个温顺识字的女子给老二。一旁的人犯了难,想着要不要先问问夫妻二人的意思,看看能否和好。而老太太已经操心起另一件大事:给大牛、二牛、三牛说亲,直言想管孙子不想管儿子了。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