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斋书院>穿越小说>堪破三千世相> 第6章 书院讲学中的思想禁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书院讲学中的思想禁锢(2 / 2)

晚明无锡东林书院,每月朔日举行“抽签讲学”。

签筒中暗藏玄机:凡抽中“格物”签者讲朱子,抽中“致知”签者讲阳明。某日,顾宪成故意打翻签筒,露出签底墨迹——所有竹签皆刻“慎言”二字。他当众折断竹签:“诸君请看,这签筒本是个封口瓶!”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记此壮举,撕破了“学术自由”的假面。那些看似随机的讲学规则,实为精心设计的言论牢笼。正如高攀龙绝笔诗云:“身可杀,心不可辱。”当程序沦为禁言工具,风骨之士唯以死破局。

抽签讲学是伪随机性的操控术。通过设计看似公平的程序(抽签选题),实则限定讨论边界。顾宪成揭穿的“慎言”签,正是程序暴力的缩影。这种现象对应现代社会的“选择性听证”:用民主形式推行专制意志。王夫之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当规则沦为枷锁,打破规则便是新的天理。

五、破局之道:锄经堂前种真知

清初颜元在漳南书院开垦“习讲堂”。

他带弟子白日耕田,夜观星象,将《周礼》与农书并读。某大儒讥其“不务正业”,颜元反诘:“试问先生可辨菽麦?”后作《存学编》,直言:“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机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

这则轶事暗合孔子“多识草木鸟兽之名”的本真教育观。当颜元用泥土替代朱墨,用实践破除教条,便为中华文明续接了野性血脉。正如他在《四书正误》中写:“宁使天下无学,不可有参杂佛老之儒学。”

颜元的破局术蕴含三重突破:

1.形式革命:用田间实践替代书斋空谈;

2.内容革新:将经典与实用知识并置;

3.评价重构:以实践能力取代科举应试。

这种策略对应现代教育的“产教融合”,但核心仍在颜元那句“践形尽性”——真正的学问在躬身实践中。正如荀子所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红尘启示录

1.观学诀:见圣贤书卷,当思三问——为谁而注?因何而传?凭何而信?

2.破笼术:学那蒲公英,“不恋高阁恋天涯”,随风播撒真知种。

3.守真法:效仿司马迁,“究天人之际”,敢写青史照汗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