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斋书院>穿越小说>堪破三千世相> 第15章 庄周梦蝶的终极叩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庄周梦蝶的终极叩问(1 / 2)

漆园蝶梦醒复迷,镜中花影两依稀。

云端皮囊频易色,不知此身是耶非?

一、秋水寓言:流量洪流中的认知泡沫

黄河秋水暴涨时,河伯欣然自喜\"天下之美尽在己\",直到望见北海的无涯方知渺小。这场景在短视频时代重现:某国学博主粉丝破百万后,发长文宣称\"复兴传统文化舍我其谁\",却在评论区被考据党指出三处典故错误。正如《庄子·秋水》所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那些困在流量茧房中的\"文化导师\",何尝不是当代的河伯?

《淮南子》记载,汉武帝得大宛宝马,命东方朔作赋颂之。朔却写《答客难》自嘲:\"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某知识网红深谙此道,粉丝破千万后突然转型\"反焦虑博主\",直播砸碎\"年度计划表\",声称\"无为才是大智慧\"。这波反向操作反而吸粉无数,恰似河伯转身成了北海若。

二、山木寓言:人设经营中的材与不材

《庄子·山木》中,伐木者不取\"无所可用\"的樗树。某非遗传承人却将枯木雕成\"朽木禅意摆件\",直播时引《逍遥游》\"大樗之树\"典故,竟让滞销木料成爆款。这让我想起宋代米芾拜石为兄的故事——他若活在今天,定能开创\"奇石鉴赏\"垂类账号,用《砚史》里的冷门知识收割藏家。

更妙的是一则明代野史:某县令为拒豪门索画,故意将山水画成孩童涂鸦,题曰\"老拙之笔见笑大方\"。不料藏家奉为\"返璞归真\"的逸品,高价争购。这种\"示拙营销\",在直播间化作\"手残dIY\"热潮——某陶艺博主专烧歪扭陶罐,声称\"瑕疵才是时光的指纹\",月销竟超规整器物十倍。恰如郭象注《庄》所言:\"苟足于其性,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

三、骊龙颔珠:信息茧房中的认知突围

《庄子·列御寇》中,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骊龙颔下。某历史学者化身\"潜水博主\",在知识海洋中打捞出冷门典故:他讲解《夜航船》里的明代黑科技,用《天工开物》复原古法胭脂,竟让\"技术考古\"话题登上热搜。这暗合《秋水》\"知天地之为稊米\"的智慧——突破信息茧房者,方见真珠。

《清稗类钞》记载,扬州盐商江春建\"秋声馆\",专养说书人讲述海外奇谈。某知识付费平台效仿此道,推出\"跨界思维课\",请物理学家讲《周易》、画家解相对论。就像庄子笔下的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真正的认知突围,在于打破人设的\"垂类枷锁\"。某日网友发现,那位总谈《诗经》的温婉博主,竟是机甲设计大赛冠军——这反差让人想起《齐物论》:\"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四、浑沌开窍:数据化身的认知暴力

南海之帝与北海之帝为浑沌凿七窍,七日而浑沌死。这寓言在算法时代有了新解:平台用数据为每个用户\"凿窍\"——性别、年龄、兴趣标签,直到个性沦为可计算的代码。某诗人怒删所有社交软件,却在咖啡厅听见邻座谈论他的\"用户画像\",恍然惊觉自己早成他人算法的养分。

《应帝王》的警世之语,在直播间化作黑色幽默:某主播按粉丝喜好分裂出十二种人格,周一至周日轮换扮演,最终确诊解离性身份障碍。治疗师问他\"本我何在\",他茫然反问:\"打赏榜第一喜欢的样子,算不算本我?\"这魔幻现实,恰似成玄英疏解《庄子》所言:\"忘物忘我,混同万物。\"

五、逍遥游:虚实相生的终极自由

北冥有鱼化鹏的传说,在元宇宙有了续篇:某游戏设计师将庄周梦蝶编入剧情,玩家需在99重人格迷宫中寻找本真。通关者寥寥,但所有失败者都收到《逍遥游》残页:\"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这古老的智慧,竟成破解现代身份焦虑的密钥。

某禅修博主放弃百万账号,只拍山间云雾聚散。有日暴雨冲毁茅屋,他直播残垣时笑道:\"今日方知,人设不如野草自在。\"粉丝骤减九成,余者却开始分享真实的生活碎片:晒伤的脊背、煮糊的早餐、哭花的妆容。这般返璞归真,倒应了《大宗师》那句:\"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结语

漆园的蝴蝶掠过AR眼镜,庄周正与虚拟化身对弈。当数字庄周说出\"子非我,安知我不乐此局\",老者掷子大笑,惊起荷塘真实的蜻蜓。这虚实交错的场景,恰应了《红楼梦》太虚幻境那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或许《庄子》早为我们写下终极答案:\"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在这人设如潮的时代,最高明的生存之道原是学那濮水的游龟——曳尾涂中,拒绝楚王聘相的虚名。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我是谁\"的设问,或许便能如《菜根谭》所言:\"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此刻窗外月光如水,映着手机屏幕的微光,照见每个数字皮囊下,那抹欲说还休的人间真色。

作为普通人,我们在生活和职场中应对\"人设经营\"的核心原则是:用三分假保七分真,用表面功夫换实际利益,但永远不让自己彻底陷进去。说几个接地气的建议:

1.人设是衣服,不是皮肤

朋友圈分组是最基础技能:把领导同事分到\"职场组\",只发加班照、行业资讯;把亲戚分到\"生活组\",只发养生鸡汤;把死党分到\"真实组\",可以吐槽抱怨。

就像你不会穿睡衣去上班,但回家立刻换拖鞋一样,不同场合穿不同\"人设外衣\"很正常,但记得回家脱掉。

2.职场人设三件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