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斋书院>修真小说>我是学生,皇位给我> 第88章 军队才是最要紧的,绝对的武力,碾压一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8章 军队才是最要紧的,绝对的武力,碾压一切!(2 / 2)

吃喝上贪的人也有,百姓去服徭役,一连一个多月,一口油水都没吃上,天天吃稀粥,家里有余粮的还会给送点儿过去,以免亲人累死,那些家里实在掀不开锅的,能活就活,活不了就只能等死。

监工为了赶工期,让当地县令的政绩好看一点儿,拼命叫役夫干活儿,期间打死打伤不计其数。

那场景,活像是将人拉到黑矿去开矿了。

为了不发生以上惨剧,李暮歌还特定选了几个御史台的官员前去监察,随后又从宫里派了几个宫人去。

官员有可能会互相勾结,在这上面,远不如宫人对李暮歌的忠心高。

不过宫人也不能掌握太多权利,否则就会出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宦官集团。

李暮歌尽量将事情安排妥帖了。

她不知道,此刻自己的一句话,救了多少人,解决了多少人的难题。

难题被解决的人里,就有她之前跟覃昌提到过的于泽。

距离长宁数百里外的五水县,因有五条河流在此汇聚而得名,并非雨季的时候,这里都常年潮湿,更不要说到了雨季了。

一旦下雨时间过长,这里的房屋道路就会全部被淹没,几乎年年会闹水灾。

住在这里的百姓早都习惯了这成天跟水打交道的日子,他们世代生活在此处,早就有了应对的丰富经验。

只是今年水灾尤为严重,一些住在低洼地区的人家,房屋都被没过顶了,而且雨一下就是将近两个月,没有个天晴的时候。

衣裳洗了,挂在架子上想晾干,结果拿回屋子的时候,比挂上去还湿的情况屡见不鲜。

于泽本也是出身南方,梅雨季的可怕,他同样知晓,可他也没遇见过像是五水县本次这样棘手的情况。

他已经尽全力调度百姓,减少伤亡,待雨停后,依旧发现有不小的损失。

于泽只能去寻当地的大族募捐。

光靠朝廷派下来的那些赈灾银钱粮食,压根不足以让百姓过上以往的生活,只能够这批百姓目前饿不死而已。

等到了冬日,若是如去年一般寒冷,这些百姓恐怕会被冻死很大一部分,因为他们没有干柴储备了。

没有柴火取暖,在寒冷的冬天就是等死。

于泽想要大批干柴,这都得去别处买,拿船运到五水县来,他知道那些大族手里头有不少仓库,没进过一滴水,他们储存的粮食和木柴,够一大家子吃喝好几年,烧上好几年。

拿出来一小部分救济灾民,就能让不少百姓度过这个冬天。

可是任凭于泽到处游走,嘴皮子都快说破了,也没要来多少干柴粮食。

倒是零零碎碎加起来,有个两千两银子。

两千两,给任何一个普通百姓,都是一家五口死命干一辈子都赚不到的巨款。

可面对大半个县,数以千计的灾民,这两千两扔进去,只够听个响。

又是一个雨夜,于泽披着蓑笠,踩着木屐从外面进来。

推开门,一股凉风吹了进去,引来屋中人一阵低声的咳嗽。

“娘,你怎么又坐在门口?快到屋中去,这几日外头冷。”

明明已经进了六月,天气该热起来了,却随着一场大雨,又回到春天似得。

普通人不觉如何,但对于有咳疾在身,体弱多病的老人来说,这种天气实在是要命。

于泽一边说着,一边脱下身上的蓑笠,挂在墙上,又换上了屋中的布鞋,动作利索快速地上前搀住屋内老妇人的手臂。

老妇人瞧着五十多岁,身形瘦小,脸上满是层层叠叠的皱纹,银白色的发丝被她挽在脑后,一根不落,整整齐齐。

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看着孩子时,会散发出点点如星子的微光。

“外头雨这样大,天又黑,你在外面容易出事,娘担心你。”

老妇人伸手抚摸了下孩子的肩膀,于泽顺势蹲下身,老妇人的手就落在了他头上。

“你才多大,怎的就有白头发了?”

老妇人的眼睛是真好使,就着屋中昏黄的烛火,都能看得那样清楚。

于泽今年二十五,他这个年纪,正值壮年,这段时间忙个不停,不光长出了白头发,面容也憔悴衰老了些。

出去说他三十,估计都有人信。

“是随了爹,少白头。”

于泽笑着说了一声,得到老妇人一个嗔怒的眼神。

“胡说,你爹可没白头发,不过,你那死鬼爹走得早,或许是还没到长白头发的岁数。”

于泽的父亲二十出头就没了,母亲姓徐,名徐慧娘,徐慧娘这些年来又当娘又当爹,辛辛苦苦将于泽养大,供于泽读书,看着孩子当上了县令。

于家和徐家都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好在祖上还有点儿产业,没沦落到如普通农家的地步。

“唉,是娘拖累了你,若不是娘得了这咳疾,家中本应有钱财替你疏通一二,叫你去个好地方当官儿。”

徐慧娘说着,又咳嗽起来,于泽连忙劝说母亲不必多想,那点儿钱财拿出去也填不满吏部官员的胃口,还不如拿出来给母亲治病。

他只有这么一个亲人在世了,于泽等母亲咳嗽稍缓,又提起了送母亲去长宁的话。

“舅舅如今就在长宁为官,娘,这地方不是能养病的好地方,过段时间,儿也要回长宁述职,不如娘先行一步,到长宁后,也能寻个医术精湛的大夫,好好治一治咳疾。”

于泽说了很多次类似的话,只有这一次,徐慧娘动心了。

“你当真能回长宁述职?”

“朝廷已经送来了文书,上头有太子的印章,错不了。”

“缘何是太子的印章?”

徐慧娘不解,她这一两年被咳疾折腾得狠了,常日缠绵病榻,外头发生了什么事,她都没问过于泽。

于泽近一年也忙,再加上他在朝中没什么亲友,得到消息的速度比别人慢得多,后来忙着水灾一事,还真就忘了跟母亲多说说朝廷的变故。

他将除夕发生的事情,以及后头发生的事情,都简单说了一下。

听到除夕宫变,徐慧娘的神情就变了,等听到大公主和原太子先后落败,宫里又起风波,导致现在在世的皇嗣寥寥无几,宫里宫外全是新储君掌权时,她的表情已经接近目瞪口呆了。

“真是不得了,李氏皇族先是出了个前无古人的太后做了女皇帝,现在又来了个女太子,未来又是女帝啊。”

徐慧娘喃喃道,眼底光芒闪烁,像是期待着什么。

“应当是如此,今年科举的时候,有不少世家女子参加,算算时间,她们已经授官就任了,想来盛天皇帝在时之景,又会重现。”

盛天皇帝在的时候,朝堂上有不少女官。

“那你表妹们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她们去参加科举了吗?”

徐慧娘想起了弟弟家的一双女儿,那两个孩子自小便聪慧,这些年来,也没少读书习字,颇有些才名。

“两位表妹年纪尚小,想再等等。”

于泽也想让两位表妹之后再入官场,此刻一切都还没稳定下来,现在入场,确实有可能博一个前程,但也有可能会卷入纷争之中。

于家和徐家教导孩子,都是以稳妥为先,因为两家人少,每个孩子都很重要,真要是出个事,两家都得倒。

徐慧娘仔细一想,觉得确实不宜过急。

她又问起了外头的灾情,还有赈灾的事情。

于泽说起此事,心情还算轻松,他对储君多有赞叹:“今年朝廷下发的赈灾银子足够,粮食也没缺斤少两,殿下频频问询,想来是一直盯着此事,储君行事与陛下,大为不同啊。”

“看来那位殿下更看重实务,储君心念百姓,此乃百姓之福,也是你的福气,你可得好好做事,千万别学其他人蝇营狗茍那一套,做个好官。”

徐慧娘眉宇间的忧愁散开些许,她一直很担心于泽过于耿直,官途不顺便罢了,得罪了哪个小心眼的上司或同僚,被人暗害,如他父亲般早亡,于家就彻底完了。

没想到,得遇明主,日后就好过了。

于泽郑重应下。

他想着明日可以用那位殿下的名头去跟当地大族说一说,殿下看重百姓,那些大族总不能一直见死不救。

冬日太过漫长寒冷,必须在那之前,准备好足够多的干木柴。

于泽想得挺好,第二天,那些大族就给了他一记重拳,让他明白了,并不是每一个大族都很有责任心。

那些大族不光不出力,他们还希望百姓能过得更惨,那样他们就能用更低的价格,买佃户奴隶了。

于泽顶着细雨游走一圈后,颗粒无收,回去一细想,就知道那些大族在打什么主意。

他被逼得没办法,左思右想间,朝廷的人来了,说要重启之前五水县的大坝修建。

于泽本想拒绝此事,现在百姓流离失所,哪儿还有多余的精力去服徭役。

没成想,此次大坝修建,工钱给够,饭菜给足,与以往完全不同!

于泽大喜,百姓有了钱,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新斋书院